2020年11月10日發布 已被瀏覽 93335 次
李大爺的煩惱
周末一大早,就被隔壁李大爺的電視聲吵醒。李大爺幾年前見面打招呼最常說的就是“你說啥?”,被醫院診斷為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,該選配助聽器,但他一直沒重視,聽力繼續下降,最近更是必須把電視音量開得很大才能聽到——這可苦了鄰居和家人。
圖解:為啥會聽不清、聽不見?
大部分感音性聽力損失的病變位置都出現在內耳的毛細胞上。正常人體中,一側耳蝸內有約3000-3500個內毛細胞和10000-14000個外毛細胞。特定的毛細胞會對特定頻率的聲音產生反應,并最終將聲音在此轉換為電能,順著聽神經上傳到大腦中樞。
正常的毛細胞如圖1(以外毛細胞為例),纖毛完整,排列整齊。當毛細胞受損,就開始出現聽力損失,而受損的毛細胞是無法自行修復的,從而造成不可逆的聽力下降。聽力損失的程度按嚴重程度分成輕度、中度、重度和極重度。
輕度聽力損失情況下的毛細胞如圖2,纖毛形態開始變得不完整。在噪音環境或遠距離交流時,就會出現聽不清的情況。若不及時選配有效的聽覺輔助設備加以干預,則接受聲音刺激會減少,刺激越少,毛細胞退化速度越快,退化程度越嚴重,聽力損失也越重。
達到重度或極重度聽力損失的時候,如圖3,毛細胞就所剩無幾了。此時,在日常生活中,正常言語聲基本聽不見,需要別人極大聲說話,看電視更是困難,像李大爺一樣看電視變成“擾民”了。其實,聽力損失嚴重的情況下,除了交流溝通不方便,自身的安全系數也大幅度下降,如:門鈴火警聽不到、汽車喇叭聲聽不到。而且,有研究表明,長期嚴重聽力損失對心理和記憶力的損害也不容忽視。
從何時開始需要佩戴助聽器?
一旦有了聽力損失,要盡早干預。在輕度聽力損失時,就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助聽器了,以保證毛細胞盡可能多工作,延緩退化速度,從而緩解聽力下降。選配助聽器要經過正規的驗配流程,在可靠的驗配中心,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。
記。
聽力受損早干預,
科學選配助聽器,
減緩聽力的下降,
享受生活好聽力!